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5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六十五章初到广州(第1/2页)
时间来到十月,这个时候的宁北已经进入深秋,早上傍晚透出几分寒意。
厂部会议室里,林默主持着广交会前的最后一次筹备会。
参加会议的是即将南下的核心团队:电子设备厂厂长马为国,以及他精心挑选的几名销售骨干和技术人员,其中就包括了电子与信息工程研究室的主任钱学明,以及在彩色显像管攻关中表现出色的年轻技术员陈新。
让这些研发人员参与,是林默特意安排的,主要是想着让他们见见世面。
“同志们,”林默的声音沉稳:“后天,我们就要出发前往广州,参加秋季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
“这是我们红星厂,也是我们‘红星’牌电视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走出宁北,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我要声明一下,我们这次带去的有两个核心卖点。第一,是经过市场检验,质量过硬,价格极具竞争力的14英寸黑白电视机,这是我们冲击外汇订单的主力。”
“第二,是我们刚刚下线,成像良好的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工程样机!”
提到彩色电视机,钱学明和陈新等人的脊背都不自觉地挺直了几分,脸上流露出自豪。
一个月的时间,团队就攻克了彩色成像技术。
即使有林默亲自指导,这个速度放在任何一个研究单位都说无与伦比的。
“马厂长负责整体协调和商务谈判,钱主任、陈工,你们负责技术讲解和样机演示,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林默分配着任务:“家里这边,由秦老和何副厂长坐镇,主持日常工作,我们这一次去的目标很明确——打响品牌,拿下订单,完成甚至超额完成那三万美元的外汇任务!”
“保证完成任务!”马为国代表团队,铿锵有力地回应,只是紧握着的手代表他心里并不平静。
三万美元,像一座山压在他心头。
转眼间,出发的日子到了,没有隆重的欢送仪式,一行人带着大大小小的行李和设备箱,登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
硬卧车厢里,混杂着烟草、泡面和汗液的气味,车轮与铁轨有节奏的撞击声“哐当哐当”地响了一路。
经过长达数十小时的颠簸,当火车终于喷着白色的蒸汽,缓缓驶入广州站时,一股与宁北截然不同的,湿热而充满活力的空气扑面而来。
“到了!广州到了!”车厢里响起一片骚动。
提着沉重的设备箱走下火车,踏上站台,包括林默在内的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八十年代初的广州站,人潮汹涌,摩肩接踵,声音嘈杂得如同沸腾的锅粥。
穿着灰色中山装,提着尼龙网兜的国内旅客行色匆匆,而更多见的是那些穿着花花绿绿衬衫,喇叭裤,戴着蛤蟆镜,烫着卷发的“时髦”青年,甚至能有着不少金发碧眼,身材高大,说着各种语言的外国商人!
“乖乖,这么多人……还有这么多……洋人?”
马为国瞪大了眼睛,有些无所适从。他身后的销售员和技术员们也大多是一脸新奇和茫然,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几位老板,系唔系来参加广交会噶?”
一个穿着略显皱巴西装、头发梳得油亮的年轻男子立刻凑了上来,操着带有浓重粤语口音的普通话,热情地递上名片。
“需要唔需要导游啊?宾馆、翻译、运输,我统统可以搞定!价格公道!”
林默摆了摆手,礼貌地拒绝了。
他早已通过省外贸厅的关系,预定好了住宿和运输车辆,省里对红星厂这次参展颇为支持,也想看看红星厂还能不能搞出什么动静来。
乘坐着省里帮忙联系的一辆破旧但尚能运行的面包车,一行人离开了喧嚣的火车站,驶入广州市区。
沿途的景象更是让这些来自内陆三线城市的“土包子”们大开眼界。
街道明显比宁北繁华,虽然依旧能看到不少老旧的骑楼,但沿街的商铺招牌明显更多,更花哨,店铺里播放着邓丽君歌曲。
街上自行车随处可见,偶尔还能看到几辆罕见的私家小轿车和挂着黑色牌照的外企车辆飞驰而过。
“这就是……特区?改革开放的前沿?”钱学明扶了扶眼镜,喃喃自语。
陈新则更直接些,指着路边一个巨大的“可口可乐”广告牌,低呼:“看!外国饮料!”
省里帮忙预订的住处是位于流花展馆附近的一家老式国营宾馆,条件简陋,但胜在距离近。
安顿下来后,林默看着略显疲惫但更多是兴奋的团队成员:
“今天下午和晚上自由活动,大家可以在宾馆附近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广州的气氛,这是一个和宁北完全不同的城市。”
“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走远,更不要单独行动,明天一早,布展!”
众人欢呼一声,迫不及待地放下行李,三三两两地涌上了街头。
林默也带着马为国、钱学明几人在附近转了转,感受这个时代的广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五章初到广州(第2/2页)
到底还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市场经济的活力已经卓有成效。
这里的小摊小贩肉眼可见,有卖力吆喝“靓衫靓裤”的个体户摊贩,有飘着浓郁香气,售卖各种不认识热带水果的小推车,有装修时髦、播放着快节奏音乐的“音乐茶座”。
一切的一切,都与宁北那个沉稳、甚至有些沉闷的工业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林所,这地方……感觉钱都能闻到味儿。”马为国感慨道,他努力想显得镇定,但不断四处张望的眼神出卖了他。
“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力量。”林默平静地说,“也是我们未来必须要适应和驾驭的力量。”
“好好看,好好学。”
马为国重重的点点头。
第二天,秋季广交会正式开馆。
早上五点,流花路一带已是人山人海,彩旗飘扬,巨大的横幅上用中英文写着欢迎词。
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穿着各异的服装,拿着公文包、样品箱,如同潮水般涌向展馆入口。
这一届广交会规模比较大,占据了整个流花展馆,有粮油食品、土畜产、纺织丝绸、轻工业品、五金矿产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以及他们所在的电子电器产品展区。
展馆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各个展台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布置,力争吸引客商的眼球,有些大厂的展台甚至请来了模特和表演队,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相比之下,红星电子设备厂的展台就显得有些寒酸和局促了,毕竟时间定的晚,好的位置早就被那些沿海大厂、老牌外贸企业预订一空。
他们的展位在一个相对偏僻的角落,光线不算太好,面积也不大,几张简单的长条桌铺上红绒布,后面立着几块介绍“红星”品牌和产品的手绘宣传板。
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几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正在循环播放着国内的热门电视剧。
上午的时间在等待中慢慢流逝,展馆内人声鼎沸,但人流基本上都被那些位置好、声势大的展台吸引了过去。
偶尔有几个客商路过他们的展台,也只是随意瞥一眼,脚步并未停留。
负责接待的销售员脸上热情的笑容渐渐有些僵硬,马为国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看表,在展台后面来回踱步。
“林所,这……这都一上午了,问都没人问啊!”
马为国凑到林默身边,压低声音,语气焦灼:“咱们这位置太差了!是不是想想办法,去发发传单?或者也弄点动静出来?”
钱学明和陈新等技术员也显得有些气馁,他们准备的讲解,全然没有用武之地。
林默坐在展台一侧临时搬来的椅子上,神色却依旧平静,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目光沉稳地扫过熙熙攘攘的人群。
“马厂,稍安勿躁。这才第一天上午,很多人还在路上,或者还在熟悉环境。”
他放下茶杯,语气从容,“广交会为期半个月,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位置不好是客观困难,但我们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想办法提升我们自身的吸引力。”
他站起身,走到展台前,仔细打量了一下布局,然后果断下令:
“大家动起来,把展台重新收拾一下!把这些宣传板往两边挪一挪,中间腾出点空间。”
“把后面那两张桌子拼起来,铺上干净的桌布,摆上几把椅子,再把我们带来的好茶叶泡上。”
他指着那个刚刚成型的小小空间,对有些疑惑的团队成员说:“我们在这里,布置一个小的会客厅。”
“会客厅?”马为国不解。
“对,会客厅。”
林默肯定地点点头:“位置偏僻,我们很难吸引到随机路过的人流。”
“那么,我们就要改变策略,从‘守株待兔’变为‘引君入瓮’。”
他解释道:“把展台收拾得整洁、专业,这个小小的会客厅,就是给潜在客户一个可以坐下来,安静交谈的空间。”
“当有客商对我们产品表现出哪怕一丝兴趣时,不要急着在嘈杂的过道上推销,而是礼貌地邀请他进来坐一坐,喝杯茶,慢慢看,慢慢谈。”
“我们要传递一个信息:我们红星厂,虽然来自内地,但我们的产品是认真的,我们的技术是过硬的,我们的合作是真诚的。”
“好的生意,不是在喧闹中达成的。”
林默的话让有些慌乱的团队迅速稳定下来。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按照他的指示重新布置展台。
很快,一个虽然简陋,但显得整洁并且拥有一个相对独立洽谈区域的红星展台,出现在了这不甚起眼的角落。
那台覆盖着绒布的彩色电视机样机,被郑重地请到了“会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林默亲自调整了一下角度,确保一旦揭开,就能获得最佳的展示效果。
做完这一切,他环视着焕然一新的展台和重新提振起精神的团队成员,沉声道:
“好了,现在,接下来让我们耐心等待。”